拾回桥镇五八村12组一座普通的农家小院里,胡成华与妻子张成艳共同经营着一家年销售额超500万元的网店。今年35岁的胡成华结合家乡资源优势,通过网上售卖本地土特产,成功实现了他的创业梦想。
1985年出生的胡成华,头脑灵活,勤劳肯干。婚后,他与妻子在家务农,经营着60亩耕地、30亩养殖水面。农闲时,还在沙洋周边等地进工厂打短工、当司机。2016年夏天,胡成华看着妻子网购的快递越来越多,便萌生了开网店的想法。
胡成华:“因为我们平常喜欢在网上买东西,当时看自己田里种的一些东西,看能不能在网上卖?然后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把自己屋里的东西拍照片放到网上卖。”
说干就干,胡成华在网上找教程,不断摸索,搭建了自己网店的雏形,可是由于缺乏货源,他的网店一直没有开张。2016年10月,正在地里忙活的胡成华灵机一动,将几张带着泥土的红薯照片挂上了网店。当晚,一位广东的客户就下单了。
胡成华:“当时我卖的第1个产品是红薯,自己种的红薯,我记得第1个订单是广东的一个客户,当时卖的是24块8,还是很开心。”
初战告捷,胡成华兴奋得睡不着觉,等到寄快递时,才发现快递费就要20元,算下来这一单还亏了几块。遭遇“滑铁卢”的胡成华并没有灰心,没过多久他又盯上了荸荠。胡成华在镇上超市和农户家收购荸荠放在网上售卖。2016年年底,夫妻二人一算账,净赚了4万元。尝到了甜头的胡成华在网店上的心思花得更多了,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各类电商培训,主动学习网络营销知识。
胡成华:“我们有好多不懂,他们就请老师教我们,增加了信息共享。像我们拾桥本地很多产品都不知道,然后县里领导开会把那些资源集中起来,资源共享。”
本地双黄咸鸭蛋、酱腌菜、皮蛋……胡成华每时每刻,走哪儿,想得都是卖啥,去哪进货。随着品种的增多,网店生意越来越红火,胡成华心存感恩,也想为村民尽一份力。冬天,看到同村村民菜苔种得多,吃不完,也卖不掉。胡成华大手一挥:“都拿来我这里卖。
胡成华:“当时我看那一年冬天老百姓卖菜苔,滞销卖不出去,然后我们就开始说,你们种了菜苔卖不出去,你们就掐了我来收,这样就把附近的菜苔慢慢卖出去了,帮老百姓弄了一点收入。”
店铺流量不错,村民拿来的菜苔、红薯、豇豆等土特产都供不应求。周边10余户农户常年将自家的菜送来,卖到全国。 验货、打包、搬运、装车……胡成华的网店每天有500多单,每月销售额50余万元,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胡成华:“我们今天大概发了500多单,大概营业额将近2万块钱,大概一个月有五十几万的营业额,预计今年的营业额在500万左右。”
胡成华一直没有忘记自己初衷——把农村土特产销售出去。他盘算着,将网店做强做大的同时,发展周边村民种植土特产,精细化包装销往全国各地,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胡成华:“下一步我们发展周边老百姓种植土特产,能把它包装精细化发往全国各地,我们想把自己的网店做出来做大,然后带动周边的老百姓增加一份收入。”
来源:沙洋广播电视台
出品:沙洋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曹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