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红色医院使用过的药碾,国家二级文物,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馆藏。药碾用生铁浇铸,通体灰黑,由碾盘和碾槽两部分组成。碾盘呈圆盘状,直径28厘米,与古代铜钱仿佛,又似现代车轮,与许多家用碾槽常用的木制手柄不同,这一碾盘的手柄为铁制,更便于长期使用;碾槽呈船形,长66厘米,高22厘米,中间一条“V”形槽,用以盛放料材;两头上翘,阔肚尖嘴,宛如一叶扁舟;下有两足,略向两侧分开,以增加稳定性。时光荏苒,灰黑的药碾因长期不曾使用已锈迹斑驳,从碾药工具变成了珍藏在博物馆中的宝贵文物,静静地向人们诉说着它背后的故事。
中央红色医院是中央苏区规模最大、医疗水平最高的综合性医院和医学技术中心。其前身是福建长汀的福音医院。大革命时期,医治过八一起义部队官兵;土地革命时期,在院长傅连暲的领导下,福音医院成为中央苏区第一个为红军服务的医院。
1933年初,国民党军加紧了对中央苏区的“围剿”,傅连暲放弃福音医院院长月薪400银元的优厚待遇,投身革命,并将福音医院全部设备迁至瑞金。在毛泽东的亲切关怀下,福音医院搬迁到瑞金朱坊村洋江下。中革军委在福音医院的基础下,成立了中央红色医院。中央红色医院在瑞金的创立,在中央苏区产生了很大的反响,老百姓都高兴地说:“我们有自己的医院了!”1933年4月26日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发表专题文章《红匾送给捐助巨产的傅院长》,称赞傅连暲是“苏区第一模范”。
《红色中华》报发表专题文章《红匾送给他们 捐助巨产的傅院长》
中央红色医院成立后,由傅连暲任院长,郭实秋任政委,主要收诊中央党政军群机关工作人员及当地群众,并接收前线的红军重伤病员。王稼祥、蔡树藩、伍中豪、周以栗、方强等红军领导人受伤后,都曾到中央红色医院治疗,在红色医院医护人员的医治下重返战场。
在敌人步步加紧封锁与频繁的战争下,苏区的医药用品越来越紧缺,自采自制的中草药成为苏区医疗的重要来源。
作为中医碾药用的工具,药碾在此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将解除病痛的药材放入碾槽,通过推动碾盘在碾槽中来回压碾研磨,使药材分解、脱壳,伴随着药材的破裂声,浓郁的中草药香四散开来,经研磨的药材更具良好的药性。碾压药材需两手握住碾盘的手柄,在碾槽内用力按压、来回滚动,时间长了,手掌发红,胳膊发酸。但红色医院的医护人员正是用这种简单而沉重的药碾,碾磨出千千万万包中草药材,为苏区军民缓解病痛、医治伤病。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这一药碾一直由叶坪乡朱坊村洋岗下村民朱思沐保存。1954年9月,朱思沐将中央红色医院使用过的药碾捐献给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妥善珍藏。
(节选自图书《红都瑞金典藏》,中共党史出版社2018年10月版)
来源:党史学习教育网
编辑:曹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