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双河口镇老街(双河口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战斗旧址)

双河口镇老街(双河口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战斗旧址)位于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双河口镇幸和村,建于明朝初年,全长约200米,距今已有600年的历史。

双河口古镇景区

双河口镇老街沿青泥河而建,古风浓郁,曾是通往西安贸易的必经通道。走在古镇的街道上,依然能让人感受到昔日的繁华。

1936年正月十四日夜,何继周(后改名“何振亚”)率领陕南游击纵队夜袭双河口,成功拿下双河口国民党乡公所,端掉双河口街虎头岩碉堡,收缴国民党驻双河口保安大队、乡警备队、税务卡税警、盐务卡盐警枪支弹药160多条,银元、龙头票共1300多元,腊肉400余斤。第二天,适逢集市,陕南游击纵队向赶场的四方百姓宣传抗日救国思想。

辗转一个月后,何继周带领陕南游击纵队400余人又回到双河口,以楼房河灵官庙为游击纵队指挥部驻地,在斑竹园大铺子、储家院子、徐家院子、八角庙驻扎军队,仿效中国工农红军,在秦岭南麓各地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斗争。

1936年4月初,陕南游击纵队智取盘踞在双河口梨树河玉皇庙的惯匪徐宝山部,诛杀匪首徐宝山,胁从者教育释放,缴获步枪20余支。

何继周和陕南游击纵队的活动情况被安康行署上报给陕西省国民政府,省府责令国民革命军四十四师肖楚之、镇安县县长苏光碧全力“围剿”,何继周部有山地作战、开展游击战的经验,不但不败,部队还由400余人发展到700人。汉阴县县长张一之被责令“招抚”何继周和他的部队。张一之采取“招为我用,后图之”的策略,委派汉阴县保安大队大队长张亲民(何继周同学)前去劝降招安。张亲民借口身体不适,委派汉阴县保安大队第一大队大队长沈让亭前往双河口“招抚”何部。经过七天的谈判与反复商榷,何继周带领陕南游击纵队400余人开拔到风亭一带休整。

1936年8月,陕南游击纵队找到党组织,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安康北山紫荆乡改编为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

8月23日,在返回双河口途中,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在篆沟村口与反动民团遭遇,发生激战,俘获反动民团团副余化民,并在火神庙召开群众大会,公布余化民罪行,张贴告示,枪杀恶霸余化民,并收缴大地主余化民、于春生家的粮食、衣物等,分给贫民百姓。

1936年9月,何振亚率领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智取楼房河斑竹园肖家寨,击溃国民党文占亭保安队,生擒保安队50余人,缴获步枪50余支。

1936年12月21日,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第五大队大队长汤伦金率队由铁佛寺返回双河口,途经鸡冠梁,遭到国民党县府张希之保安团一个连的埋伏,激战两个多小时,敌军溃逃。汤伦金部歼敌10余人,牺牲战士2人。

1936年腊月二十四,何振亚率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第一、第五、第七三个大队1400余人,集结双河口龙垭双庙梁,准备攻打汉阴县城,突然接到红七十四师骑兵班送来红军延安总部命令: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即时北出子午口,会合红二十五军统一军事行动。当日,何振亚根据中央军委命令,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更名为“南路抗日联军第一军”,部队第一、第五、第七三个大队由何振亚率领沿青泥河北上,经双河口出丰裕口;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第三大队、少年青锋大队、侦察大队由沈启贤率领,经酒店垭、铁炉坝出江口到达子午镇;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后勤辎重和部分伤病员,由副大队长沈继刚、汤伦金带领,继续以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的名义,留在陕南,坚持游击战争,等待命令归队。

此后,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到达子午口,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警卫团,余部在汉阴坚持游击战争。

双河口古镇

如今,双河口老街已成为游客们感受历史变迁、缅怀革命先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一个基地,时刻教育和引导着我们要牢记革命历史、赓续红色血脉。2013年,双河口古镇被评为省级文化旅游名镇。2014年,双河口镇老街被陕西省政府确定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双河口古镇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同年12月,双河口老街被命名为省级文化历史街区。

来源:党史学习教育网

编辑:李晨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