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连暲订阅的《中华医学杂志》,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馆藏,国家三级文物。馆藏《中华医学杂志》共有五期,均为十六开本,纵24厘米、横16厘米。其中,中华民国十七年六月版第14卷第3期的封面印有傅连暲私章,写有“内有自己著作二篇”字样,这一期《中华医学杂志》内文中刊有傅连暲所作《肺结核病自疗之经过》《握姆纳丁对于流行性感冒之功效》两篇文章。
《中华医学杂志》是中国检疫防疫事业的先驱、公共卫生学家伍连德博士于1915年创建中华医学会后,因感到国内医学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极为贫乏,学术团体和学术期刊多为国外传教士所办,缺乏中国人自己的学术组织和学术期刊,为团结行医同行和促进学术交流而组织创办的专业杂志。1915年11月,《中华医学杂志》在上海正式创刊,伍连德任总编辑,当月出版了第1期,为中英文并列双语期刊。1916年3月出版第2卷第1期,并定为季刊。办刊宗旨为“巩固医家交谊,尊重医德医权,普及医药卫生,联络华洋医界”,主要刊登临床经验、病例报告、译文、学会活动消息等内容。
这五期馆藏《中华医学杂志》的订阅者傅连暲系福建长汀人,于1894年出生,被誉为“红色华佗”,医德高尚、医术高明,是中央红色医院、中央红色医务学校的创始人。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傅连暲被推举为福音医院院长。1927年9月,南昌起义军南下广东途经汀州时,他曾积极组织救治徐特立、陈赓等300余名红军伤病员。1929年3月,朱德、毛泽东率领红四军占领汀州,时值天花流行,傅连暲组织医务人员为红四军全体指战员普种牛痘,以防天花蔓延。之后,他又利用福音医院院长的身份为红军提供许多情报、药品和医疗器械。1932年1月,傅连暲创办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看护学校,培训60多名红军医务人员,不久,又创办中央红色医务学校,为红军培养医生。他兼任该校校长,并主授药物学、内科学、外科学等6门课程。
1932年秋,毛泽东在福音医院疗养3个多月,得到傅连暲的精心治疗,二人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离开福音医院前,毛泽东建议将福音医院改建为中央红色医院,傅连暲表示同意。1933年初,他毅然放弃福音医院院长月薪400银元的优厚待遇,投身中国工农红军,并将该院全部设备迁至瑞金,领导组建了中央红色医院,任院长,同时兼任中央红色医务学校校长。1934年4月,傅连暲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医院院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场救护的组织领导工作。同年10月,他随中央红军主力长征。1938年,傅连暲加入中国共产党。
这几本陪伴傅连暲经历峥嵘岁月的杂志,展现了傅连暲勤奋好学、妙手仁心的成长历程,为了解研究这位“红色华佗”提供了更多佐证。
来源:党史学习教育网
编辑:李晨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