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核工业老照片|最后一个找到的人,她叫尹虹,已95岁高龄

自2022年7月中国核工业科技馆馆藏老照片寻人工作启动,到最终确认所有人物身份信息,再到联系到相关家属、朋友或同事,采集到每个人物丰富感人的事迹材料,并在报纸及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历时半年多。共有30多万人关注寻人活动,近3万人点赞,7000多人接力转发,250多人留言提供线索或倾诉感受。“隐姓埋名”的核工业前辈的奋斗故事被发掘出来,尘封在历史中的一连串人名及相关的感人故事相继浮现。期待有更多类似老照片的故事能被呈现、被讲述。

中国核工业科技馆馆藏老照片(左二为尹虹)

尹虹

与爱人结缘晋察冀、共进核工业

老照片左二那个留着短发、笑容满面的女士就是我的母亲尹虹,她今年已经95岁高龄了,离休后一直在西安居住。在陕西核工业服务局的关怀照顾下,母亲生活稳定、衣食无忧。目前老人家身体各方面都不错,生活基本自理。

尹虹

我的母亲于1928年出生于山西省阳泉市一个煤矿工人家庭。因家境贫困,母亲很小就在外干活挣钱养家,年龄稍大一些时就进了工厂做工,并在那时加入了共产党。她与父亲相识在晋察冀解放区,并在那里结为伴侣,相伴一生。

母亲跟随父亲一起调到北京后,在父亲的鼓励坚持下,参加了当时政府为老区进城干部办的速成中学,对于文化底子很薄的她来说,无疑是个很大的挑战。为了跟上学习进度,母亲把我和妹妹完全交给了父亲,自己住校学习,刻苦勤奋,终于用两年时间完成了学业,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础。

1958年,母亲和父亲先后由冶金部调入了二机部,他们先是在部里十四局保卫部门工作,后调到了四〇四厂六分厂。“文革”后,父母由干校调到了西安二机局,一直从事保卫工作。

孙树孚(右三)、尹虹(右五)等在解放区的照片

勤劳贤惠,家里多次获评五好家庭

在北京工作期间,父亲工作一直很忙,常年出差在外很少在家。母亲为了支持父亲的工作,承担了几乎全部家务,成了家庭的顶梁柱。她无微不至地照顾着父亲的起居,养育我们三个子女,善待亲朋,与爷爷奶奶和睦相处,从没红过脸,家里多次被街道评为五好家庭。

母亲非常勤劳,家里总是收拾得整洁干净。记得在北京东四居住的时候,母亲总是早早起床,打扫完所有的房间、洗干净全家的衣服,做好全部家务后,还不耽误乘车去三里河二机部大楼上班。就算到了晚年,她依然那么爱干净,平时衣着总是干净整齐,习惯每天很早起床清扫卫生,在她的打理下,家里永远是井井有条、一尘不染的。

尹虹夫妇年轻时的合影

心灵手巧,给一家人做漂亮衣服

母亲热爱生活、心灵手巧,我们小时候的衣服都是她亲手缝制。尤其在节假日,我们姐弟三人穿着母亲自己设计裁剪的式样新颖的衣服,在邻居家孩子们羡慕的眼光里跑来跑去,心里美得不得了。她就用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教会了我们从小就要热爱生活、好好生活。

母亲喜欢把家里布置得雅致温馨,哪怕是住在土坯房里,她也会尽力将“陋室”布置一番。记得那时在干校结束了一天的劳动之后,晚上还要开会学习,每当我们踏着夜色疲惫地走到家门口,看到那用淡色的被单改成的窗帘下亮着的绿色小台灯,心里就充满了力量,它温暖了全家的心,鼓励我们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

孙树孚、尹虹及三个子女在北海公园留影,左一为本文作者孙白萍

坚强自律,90岁还上老年大学

母亲一直坚持着认真学习的好习惯,总在不断提高自己。晚年90岁高龄,她还以零基础参加了老年大学书法班,每天坚持习字;积极参加社区各项工作,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活动中,陕西核工业服务局组织老同志排练的合唱节目,母亲以最高年龄登上舞台参加表演,受到了社区的赞扬。

尹虹(前排中)高龄仍积极参加社区活动

母亲是一个热心善良的人,当同事和邻居遇到困难时她总是第一个伸手相帮。她更是一个坚强的人,生活中遇到各种不幸,包括父亲的英年早逝和弟弟的因病离世,她都能够坚强面对,尽快走出悲伤。

母亲是一个有着近80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她这一辈子都在为国家努力工作、为家庭无私奉献。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建党100周年的时候,母亲分别获得了党和国家颁发的纪念章,也获得了同事的尊敬和晚辈的爱戴。

尹虹的读书笔记

母亲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性,在过去的岁月里没有突出贡献、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我想在核工业建设中,在我们祖国的各条战线上,像她这样的女同志何止千万,就是这些普普通通的“她们”,工作中认认真真,家庭生活中勤勤恳恳,对后代无私奉献……她们所做的一切支撑了祖国建设的半边天,使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事业不断壮大。

来源:党史学习教育网

编辑:李晨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