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83件实物讲述雷锋在鞍钢的故事

今年是雷锋在鞍钢工作65周年。近日,鞍钢博物馆推出“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追忆雷锋在鞍钢的423天”特别展览,精选83件实物、65张照片,制作105块展板,重温雷锋在鞍钢的工作历程,让观众近距离感受雷锋支援鞍钢建设的家国情怀,向雷锋精神致敬。

此次特展以“鞍钢工人雷锋”为主线,以“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为主题,以雷锋日记为佐证,围绕“我坚决要当工人,到鞍钢去”“青春只属于永远忘我劳动的人”“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我要永远保持自己历史鲜红的颜色”五部分展开,多层面展示雷锋在鞍钢成长为具有“螺丝钉精神”“钉子精神”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优秀品格的产业工人的奋斗历程,诠释鞍钢在雷锋的成长道路上发挥的重要作用。

雷锋在鞍钢化工总厂工作期间的职工证

记者在展柜中看到一套雷锋在鞍钢化工总厂期间使用过的钳子等工具,还有一份当年雷锋填写的《鞍钢招收工人登记表》,上面那独特的字体清晰地写着:现名“雷锋”,曾用名“雷正兴”,记录了雷锋到鞍钢改名言志的一段往事:1958年10月,年仅18岁的雷锋响应党中央发出的“全国支援鞍钢建设和发展”的号召,主动报名到鞍钢参加工作,将原名雷正兴改为雷锋。据和雷锋一起报名到鞍钢工作的老乡张建文回忆:“当时雷锋向公社领导请了假,与我一起去县招待所报名……雷锋十分神往地说,‘全党全民大炼钢铁,我又想去鞍钢当工人,我想我的名字应该改得既与钢铁结缘,又要表达我打冲锋、争先锋的心愿。我觉得叫雷锋蛮好。’在招工表姓名栏里,他郑重地写了‘雷锋’二字。”

雷锋当年绘制的推土机电路图

开展当天,雷锋的老乡、工友易秀珍特意赶来参观,看到一件件展品非常激动,想起65年前与雷锋坐一趟火车来到鞍钢工作的一幕幕往事,眼含热泪。展厅里还展出了一份雷锋绘制的推土机电路图,鞍钢博物馆布展管理部部长陈永向记者介绍,这是1958年11月,雷锋被分配到鞍钢化工总厂洗煤车间当学徒工、学习驾驶推土机时的成果。雷锋在《我学会开推土机了》一文中,回顾了这段经历。起初雷锋有点想不通,找到车间主任于明谦说:“我是一心一意为祖国炼钢来的,为啥偏偏让我开推土机?”于主任说:“鞍钢这么大的企业,就像一台大机器,每个工厂、每个车间、每个工种,就是这台机器上大大小小的零件和螺丝钉,缺少了谁机器也开动不起来啊!”雷锋茅塞顿开,当场表示:“我就甘当螺丝钉了,党把我拧在哪里,我就坚守在哪里!”

雷锋在鞍钢化工总厂工作期间使用过的工具

从1958年11月至1959年12月底,雷锋在鞍钢工作的423天里,3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5次被评为标兵、18次被评为红旗手等。很多人关心的是,在这些荣誉的背后,年仅十八九岁的雷锋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展板上有两篇大家耳熟能详的雷锋日记,其一是“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般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对待阶级敌人要像严冬一般残酷无情。”其二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雷锋思想发生转变升华的关键时期,是在鞍钢工作阶段。”鞍钢博物馆馆长吴峥说,在雷锋1959年10月的一篇日记中,记录了他的心思,刚开始他只是“一个抱着感恩的思想埋头苦干的工人”,后来,在鞍钢各级组织的教育下,先学孟泰、王崇伦,后来挤时间学习《毛泽东选集》,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籍,人生观和世界观发生了很大转变,从关心老乡开始,到关心工友、关心不认识的人,进而把“为人民服务”当成自己最大的理想,这其中有内在清晰的思想发展脉络。

鞍钢是雷锋精神孕育和形成的地方,特展以“中国红”为主基调,融入了雷锋雕塑、雷锋用品、雷锋在鞍钢的照片、油画、雷锋日记、事迹报道、讲话录音、小电影等形式,重温雷锋在鞍钢工作的红色记忆,激励人们把理想信念转化为具体行动,在平凡的工作中,作出自己的贡献。

来源:党史学习教育网

编辑:李晨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