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港镇:百亩白芨撑起致富新希望

七月的后港镇,130余亩白芨基地里绿意盎然。当前正是白芨管护关键期,沙洋县新苏锦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正埋头穿梭在田垄间,小心翼翼地拔除杂草,为即将到来的丰收筑牢根基。

合作社负责人黄增新望着长势喜人的白芨,眼里满是笑意。三年前,他从收购药材的朋友处得知白芨的药用与经济价值,专程赴宜昌考察。考察期间,黄增新发现白芨的经济效益远高于他的预期,也看到当地农户靠种植白芨改善生活,便打定主意回乡试种。2022年3月,他在后港镇贯头村流转11亩土地作试验田。第一批白芨下地之后,黄增新并未止步于此。在随后的三年中,他逐步扩大规模,陆续流转土地用于白芨种植,如今已发展成为集中连片的百亩标准化药园。

白芨“娇贵”,既怕旱又怕涝,且为保药用价值,严禁使用除草剂,全年需人工除草。黄增新凡事亲力亲为,每天与父亲、管护工人在田间劳作,对每株白芨都倾注心血。

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10月,第一批白芨迎来收获,亩产达三吨,经济效益突破60万元。“今年10月左右,30亩白芨又要采收,照这长势,收益预计能超140万元。”站在长势旺盛的白芨田边,黄增新笑意盈盈地说道。

目睹黄增新的成功,村民们纷纷加入种植行列,跟着黄增新学习种植技术,希望借助白芨种植走上致富之路。黄增新也乐于分享自己的种植经验,经常组织村民们一起交流学习,共同探讨如何提高白芨的产量和品质。种植户兰庆前今年第一次试种7亩白芨,看着基地的好光景,他盘算着:“后续逐年扩充,保准三年后能稳定采收,年年有收益。”

基地里的忙碌,还为村民搭起了“家门口就业岗”。工人唐永兰一边除草一边念叨:“上午九点半收工,下午六点半钟左右下班,一天工作七个小时,刚好避开了正午的高温,一天可以挣一百多,而且离家近,时间也自由。”

对于未来,黄增新有更长远的打算:“下一步,不光要扩大种植面积,带着周边老百姓一起种,让更多人增收;还要建个加工厂,把种植、加工、销售串成链,让这‘土宝贝’变出更大价值。”

如今,后港镇的白芨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30余亩,累计带动6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人均增收3500元。白芨这株“致富草”,正成为后港镇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记者:孔前 程微

编辑:革格

审核:舒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