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洋县134万亩水稻收割进度超85% 产销协同筑牢丰收根基

金秋时节,沙洋县广袤田野上稻浪翻滚,稻谷收割工作正有条不紊推进,从田间收割到收储外销,各环节高效衔接,一幅“稻熟谷香、颗粒归仓”的丰收图景徐徐铺展。

在李市镇彭岭村的连片稻田里,现代化农业机械成为收割现场的主力。走进沙洋县大联合粮果蔬专业合作社水稻种植区,饱满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微风拂过,稻浪与机械作业的轰鸣声交织成丰收的乐章。由5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和2台运输货车组成的水稻收割队在田间来回穿梭,锋利的割刀快速掠过稻秆,收割、脱粒、装车一系列流程一气呵成,短短片刻便将金黄的稻谷尽收“囊”中。

“我们合作社在当地承包了500多亩土地,今年专门种植了420亩水稻,从目前收割情况看,亩产能达到1200斤左右,总产预计有50余万斤。”沙洋县大联合粮果蔬专业合作社技术员田仕平站在田埂上,望着忙碌的机械与满车稻谷,满脸笑意地介绍,“我们全程采用机械化插秧、机械化收割,今天收割下来的稻谷不用囤积,直接拉到烘干厂就能售卖,省时又省力。”

据了解,仅彭岭村一村便种植水稻2600亩,得益于品种优良与科学管理,亩产可达1400斤左右,全村水稻总产量近400万斤,丰收成色十足。

粮食收储环节的高效运转,为丰收的稻谷搭建起畅通的“中转枢纽”。在李市镇邓州村的沙洋县合胜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收储点内,前来送粮的农户、满载稻谷的车辆络绎不绝,站点内的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开展粮食质检、过磅称重、卸粮入库等工作,现场秩序井然。

“我们这里是周边粮食归集的主要站点,每天都有农户和包田大户拖稻谷过来,日收购量稳定在60到70万斤。”合作社负责人陈平一边指挥工人卸粮,一边向记者介绍。

与此同时,不远处的烘干车间,2台烘干机和1台烘干塔正持续运转,对收购的湿稻进行快速烘干处理。

“送来的湿谷先经过烘干机、烘干塔处理,要是天气好,还会拉到旁边的马拉松广场晾晒,确保含水率达标后,再统一卖给当地的米厂。”陈平透露,目前稻谷收购价在0.9元至1元之间,销售价维持在1.2元至1.22元,合理的价差既保障了粮农的收益,也让合作社的收储外销业务形成了良性循环。

从田间的规模化种植、机械化收割,到集中化规范收储、定向化精准外销,沙洋县稻谷产销链路的高效协同与顺畅运转,离不开当地农业部门的精准指导与全程服务。今年以来,沙洋县农业农村局始终将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从产前的良种推广、技术培训,到产中的病虫害统防统治,再到产后的收储对接、市场监测,全程跟进提供保障。

“沙洋县水稻种植面积为134万亩,目前稻谷收割进度已超85%,预计未来一周可全面完成收割任务,总产量有望再创新高。”沙洋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股负责人李凯旭语气坚定地说,“我们将持续抓好秋粮收尾工作,同时加强粮食质量检测和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压级压价等行为,确保颗粒归仓、粮价稳定,切实守护好农民的‘钱袋子’,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筑牢坚实基础。”

记者:程微 孔前

编辑:革格

审核:舒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