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收”效益高 沙洋县毛李镇6万亩再生稻喜获“第二季”丰收

“轰隆隆……”深秋时节,鄂中腹地的沙洋县毛李镇,广袤的田野再次铺满金黄。一台台“铁牛”穿梭在沉甸甸的稻穗间,割稻、脱粒、装袋一气呵成,满车金黄的稻谷映得稻农们的笑脸格外灿烂——这里6万余亩再生稻,正迎来第二季丰收的好光景。

“你看这稻穗,又圆又饱满!”近日,在毛李镇双店村的稻田边,村民刘启芳蹲在田埂上,从刚收割的稻谷里捻出几粒,指尖轻轻搓去谷壳,雪白的米粒透着光泽。今年刘启芳种植了90亩水稻,其中再生稻有40余亩,她给记者算了一笔明白账:“第一季亩产690公斤左右,第二季还能收近350公斤,对比普通稻谷一亩能多收300公斤左右稻谷。更省事的是,第二季不用再育秧、插秧,人工、肥料、种子钱都省了!”

再生稻是“一次栽种、两次收获”的高效种植模式,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留下的稻桩,通过科学的水肥管理,便能重新发苗、抽穗,再收获一季。这种模式具有生育期短、投入成本低、米质优、效益高等显著特点。


“与传统‘双季稻’相比,再生稻省去了第二季的育秧、犁田和插秧等多个环节,大大减少了人工和物化成本投入,是实现‘亩产吨粮’、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毛李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王万里向记者介绍。今年,该镇种植再生稻6万余亩,预计总产量可达6060万公斤,总产值将突破1.5亿元。

沙洋县境内沟渠纵横,光照充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再生稻生长提供了优良环境。近年来,该县以毛李镇为核心示范区,大力推广水稻“一种两收”模式,带动全县再生稻种植面积发展至20余万亩,并已形成了集生产、供应、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化格局。

记者:王紫优 胡金艳

编辑:常泽玄

审核:舒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