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泼墨 锦绣成卷 ——沙洋县“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纪实

湖北弘诺玻璃科技有限公司。胡金艳 摄

本报记者 杨国良 通讯员 朱秀晖 胡金艳

阅读提示:“十四五”期间,沙洋县上下齐心、团结一致、开拓创新、砥砺奋进,在全力抓经济稳增长、抓项目扩投资、抓产业强支撑、抓创新增动能、推进乡村振兴、围绕“一竿逍遥”抓文旅发展、兜牢兜实民生底线等方面成绩斐然,为“十五五”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无到有,是敢闯敢试的魄力;从弱到强,是善作善成的实力。

即将收官的“十四五”,是沙洋县砥砺奋进的“黄金期”。5年来,沙洋县在全力抓经济稳增长、抓项目扩投资、抓产业强支撑、抓创新增动能、推进乡村振兴、围绕“一竿逍遥”抓文旅发展、兜牢兜实民生底线等方面,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答卷。

展望“十五五”,沙洋县已绘就锦绣蓝图,将勇往直前,奋力谱写新的华章。

主导产业聚链成势

高质量发展动能澎湃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沙洋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天顺风能产业园大门,立马感受到这里争分夺秒的紧迫感。偌大的车间内,工人操作航吊对巨大的塔筒进行精准转运,金属敲击声震耳欲聋。车间外的堆场上,一部分工人对已成型的叶片进行打磨、上漆。

“今年,我们又增加了99米、105米生产线各2条,这4条生产线的目标任务是6亿元。我们要与时间赛跑,力争完成目标任务。”天顺风能产业园项目经理刘习说。

2022年,在沙洋县不懈努力下,天顺风能产业园落户该县经济技术开发区。至此,沙洋县“绿”电产业从无到有,并迅猛发展。产值每年以15%的速度递增,预计今年将达到45亿元。

湖北明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起初是一家民营平板玻璃制造企业,曾因技术产能等原因,面临淘汰的尴尬境地。在沙洋县历届领导奔走下,争取政策,对企业生产线进行改造,力促企业转型升级,弘润建材、弘港科技、弘益玻璃、弘诺科技等多家子公司先后成立,集团聚链成势,在国内外形成了较强竞争力。

2024年4月,湖北明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再投资30亿元,一个占地面积1200亩的光伏压延玻璃生产线项目建成点火。仅此一项,可增加税收近2亿元。

“这条光伏玻璃生产线目前是一窑5条生产线,且智能化程度很高,完成全年目标没问题。”湖北弘诺玻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立红信心满满地说。

眼下的湖北明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早已瞄准打造“百亿玻璃产业”宏伟目标,奋勇直前。

在此期间,沙洋县积极牵线搭桥,召开“政银企”座谈,解决企业的融资难题;上北京、下武汉,积极为企业争取政策;解决超高、超长、超宽物件物流运输难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5年来,沙洋县推动风电、薄膜、玻璃等主导产业聚链成势,风电产业产值突破40亿元,薄膜产业规模居中部地区第一,光伏玻璃产能达全省三分之一。并围绕新型储能、新型能源装备等积极布局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与延长石油集团初步达成路口电站投资建设协议。同时,加快推动要素集聚,探索涉监用地新模式,与驻沙监狱调换土地1700余亩,破解了主城区用地“插花”问题。目前,该县新材料产业园基本建成,开发区集中供气、供热等项目建成投运,园区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现代农业千帆竞发 特色产业百业兴旺

“‘十四五’期间,沙洋县围绕全市‘六个一’工程,大力发展‘一壶油’产业,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今年要确保秋播油菜80万亩以上,其中高油酸油菜不低于23万亩,才能保障生产的需要。”沙洋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洪华说。

荆品油脂有限公司在2022年建成之初,全自动化生产线年处理原料能力就达到20万吨。该公司在“十四五”期间,在江汉平原推广标准化种植近100万亩,构建“企业+ 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联农带农5万余户;“农谷壹号”“荆喜”多次荣获省、市级荣誉,双品牌覆盖华中地区及周边,助力联农带农,提升荆品油脂市场影响力。

与此同时,沙洋县积极兑现高油酸油菜补贴(150元/亩),免费发放高产油菜种子5.5万公斤,政策覆盖面积达37万亩,占油菜种植总计划的46%。同时,争取油菜整建制大面积单产提升项目资金200万元,用于打造1个万亩片、10个千亩片,预计提升单产5%以上,亩均单产达到182公斤。

在湖北农发洪森有限公司,一辆辆满载稻谷和大米的车辆鱼贯进出,该公司的多条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之前,该公司日生产能力仅500吨左右,后改造成全智能生产线后,日生产能力超过了1500吨。

“以前,我们生产的优质稻米只有13个品种,如今已达到35个。品种多了,消费者的选择也多了,无形中增加了市场的竞争力。”湖北农发洪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军华说。

“十四五”期间,沙洋县围绕“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总目标,通过产业升级、生态治理、改革深化等举措,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及防返贫致贫底线,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成功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国超级产粮大县、国家江汉平原油菜产业集群项目;先后上榜全国农产品百强县,获评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中国风干鸡之乡”。沙洋风干鸡制作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曾集镇被评为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成功主办2023年全国油菜秸秆综合利用现场交流活动、2024年全国油菜大面积单产提升暨统防统治现场会,连续举办四届湖北省油菜花节。

立足新起点,沙洋县将奋力谱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篇章。

“一竿逍遥”声名远扬

垂钓赛事带活经济

10月25日,在沙洋县乐山湖国际垂钓中心,一场以“稻香鱼跃 一竿逍遥”为主题的2025湖北省钓鱼大师公开赛落下帷幕。此次赛事,吸引了全国各地的432名垂钓高手。

“沙洋景美水清,鱼资源丰富,我以后每年都会报名参加。”来自四川成都的张巨给予沙洋极高的评价,在此次赛事中,他幸运地获得冠军。除此之外,还有来自山西晋城的原帅帅等钓鱼爱好者都对此次比赛场地、设施,以及沙洋热情好客的氛围连声称赞。

沙洋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拥有60公里的美丽汉江岸线、24条中小河流、21个百亩以上湖泊、58座水库,65万亩优质水域资源带来了优越的垂钓环境。自2022年起,沙洋县大力谋划推进垂钓产业发展,先后承办“全能王”全国钓鱼锦标赛总决赛、湖北省钓鱼公开赛等国家级省级赛事,引进“天元钓技大武台”,培育“美周杯”群众性积分赛,成功打响“一竿逍遥”特色休闲运动品牌。

与此同时,沙洋县还举办了钓鱼运动体验长廊活动。活动现场,共设置渔具饲料生产制造企业展销区、农副优品展销区、美食生活区、湖北鱼文化展示长廊区、舞台演出区、亲子互动区六大区域,让不同群体都能找到专属乐趣。活动当天,吸引超1.2万名市民参与,发放消费券14.4万元,带动现场农副产品及渔具销售额达13.6万元。

目前,沙洋县已在各镇打造出多个垂钓场地,供全国垂钓爱好者前来一试身手。如沈集镇乐山湖国际垂钓中心、五里铺镇岳飞城垂钓中心、官垱镇贴湖垂钓中心等。

“十四五”期间,沙洋县已连续举办了多场次钓鱼比赛。以“一竿逍遥”品牌带动农副产品的销售,从而激活了当地经济。在举办赛事的同时,利用各媒体平台进行宣传、直播,全网关注度超3400万人次,有效带动旅游综合收入。

下一步,沙洋县将重点围绕“一竿逍遥”品牌组织各类赛事、休闲活动,做好宣传推介策划,加强融媒体产品制作水准、推介频次和层次,组织好网络自媒体采风活动,积极邀请主流媒介参与,提高对内对外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吸引更多垂钓爱好者打卡沙洋。

用心兜住百姓幸福

用情筑牢民生底线

如今,沙洋县教育硬件又上升至一个新台阶,新建成的教育城“三校一园”(即小学、初中、高中、幼儿园)已形成“一站式”教育新格局。

“十四五”期间,沙洋县持续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学前教育“两个占比”超省定标准,县实验小学教联体获评全省一等示范教联体。数字化病理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县人民医院获评三级综合医院,县妇保院、县中医院分别创成二甲、二乙,县域就诊率达95%以上。全面三孩生育补贴政策持续发力,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1550个。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供给,打造了“朝夕守护之家”等工作品牌。大力发展农村公益性公墓,持续深化惠民殡葬服务,满足了群众需求。

实施城市更新和品质提升行动,完善城区道路交通构架,打通城市北外环;推进西荆河片区污水治理和老旧小区改造,推动老城焕发新活力。持续开展增绿提质行动,加快城区小游园建设,建成区绿地率达40.1%,人均公园面积达14.9平方米。不断完善县城功能,市民之家和工人文化宫加快建设,博物馆建设按期推进,文化馆投入使用,游泳馆即将投运,全民健身中心、江滩公园成为群众热门打卡地。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完成“一标三实”数据精准治理上图,智慧化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十四五”期间,沙洋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克服财政紧缩压力,民生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1%。加强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帮扶,全县新增就业人员874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以内。社会救助、基本养老、城乡医保应保尽保,惠及困难群众24.9万人次。落实“四下基层”要求,不断下移工作重心,深入调查研究,高质量完成民生实事287件。


来源:荆门日报